鄠邑區位于西安市西南部,南依秦嶺,北臨渭河,是西安國際化大都市三個副中心城市之一。轄1個街道辦事處、13個建制鎮、1個景區管理局、518個行政村、2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,總面積1282平方公里,總人口60.66萬人,是全國聞名的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、中華詩詞之鄉、中國鼓舞之鄉、全國圍棋之鄉、全國文明縣城、國家衛生縣城、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檔案工作示范縣。
鄠邑區自然資源豐富,氣候宜人,四季分明,年平均氣溫13℃,平均降水量879毫米,全年無霜期219天,大氣質量符合國家二級標準。南部秦嶺山區森林茂密,動植物資源豐富,蘊藏著金、銅、鐵、石墨、大理石等28種礦產品;中部沿山10公里溫泉帶,水溫達60℃以上。北部平原地區土壤肥沃。境內有大小河流36條,水資源總量達4億立方米,地下水存量3億立方米,水質達到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。
鄠邑區歷史積淀厚重,是文王故都、漢唐京畿,建制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??h內有106處文物保護單位,千年古剎草堂寺、天下祖庭重陽宮、古建絕品公輸堂、最早的國家鑄幣廠鐘官城遺址等文物古跡聞名全國,紫閣峪紫閣寺敬德塔、金峰寺天文臺、秦萯陽宮遺址等歷史文化遺產久負盛名。
鄠邑區區位優越,交通便利,隴海鐵路西余支線貫通南北,西漢高速公路縱貫全境,環山旅游路橫穿東西,西寶、西戶、咸戶等國道、省道和9縱8橫縣鄉道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。
鄠邑區工業發達,形成了醫藥、建材、機械、包裝材料、電器、化工、能源、鑄造等主導產業,以及大唐鄠邑區第二熱電廠、國維淀粉、惠安化工、京西雙鶴等一批骨干企業。20多個系列100多個產品獲國家專利。與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合作共建的草堂科技產業基地已全面啟動,基地路網已經成型,美國強生、比亞迪汽車二廠、基地加速器等大項目落戶基地,成為鄠邑區工業發展新引擎。
鄠邑區農業生產條件優越,盛產小麥、玉米等,年糧食總產穩定在35萬噸以上。以同興西瓜、戶太葡萄、福緣杏果等優質設施果品和韭菜、大蔥、辣椒等為主的無公害蔬菜面積達到11萬畝,設施農業達到5萬畝,被授予“中國戶太葡萄之鄉”稱號。北部渭河沿灘規劃設立的占地6.8萬畝的渭河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,已成為西安市集生產、示范、休閑、觀光于一體的現代生態觀光農業產業基地。
鄠邑區旅游資源豐富,基本形成了以草堂寺、亞建高爾夫俱樂部和圭峰山等景點構成的宗教文化和體育健身環線,以高冠瀑布、朱雀、太平國家森林公園和化羊峪、金龍峽、阿姑泉牡丹苑等景點構成的休閑度假生態旅游環線,以及農民畫展覽館、東韓村農民畫莊、重陽宮為主的文化、文物旅游、北部渭河現代農業休閑觀光旅游環線。鄠邑區被評為陜西省首批旅游強縣、陜西省十大最具吸引力旅游重點縣、中國最具魅力文化生態旅游縣。
鄠邑區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,是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、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先進縣?,F有中小學校200余所,有西安石油大學、西安建筑科技大學、陜西國防學院、西安交通工程學院等8所高等院校。各類衛生機構80多個,城鄉最低生活保障、醫療救助、教育資助實現了全覆蓋。
鄠邑區城區功能健全,環境優美,人民廣場、古槐廣場、長虹廣場、文廟廣場等相繼建成,國美電器、蘇寧電器、人人樂超市等商業網點布局合理,已逐步成為魅力宜居的現代新城。
鄠邑區是著名的“農民畫之鄉”,現有農民畫作者近2000人,累計創作作品30余萬件,9000余件作品先后在世界上6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,數萬件作品被國際友人和國外博物館收藏,1988年鄠邑區被國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為“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”。